近年來,電信詐騙犯罪手段不斷翻新,而接觸網絡較多、信息獲取渠道相對單一的青年群體則成為主要受害人群。
青年群體最易中招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
網上購物詐騙。騙子主要通過低價銷售、虛假網址、客服退款、發送木馬等手段,騙取受害人的銀行賬號、密碼或轉賬。
兼職詐騙。最多的是刷信譽詐騙,即利用年輕人積極上進、追求經濟自立而又急功近利的心理,誘導受害人幫助網店刷信譽拿提成。受害人購買網店產品給予好評后,騙子以交易未成功、網絡故障等為由拒絕返還貨款及傭金,同時誘騙受害人繼續購買,一旦受害人發現被騙,騙子便立即停止與受害人聯系。再就是兼職打字詐騙,以提供打字兼職為誘餌,騙取受害人交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等款項。
冒充親友、同學、老師詐騙。利用年輕人單純、遇事欠思考的心理,以臨時借錢、代購、幫忙送禮等為借口,要求受害人將錢款轉賬到其指定的賬戶。
冒充國家工作人員詐騙。冒充公安局、醫保局、郵政局等機關單位工作人員,以受害人涉嫌“洗錢”、“包裹涉毒”、“銀行卡(醫保卡)信息泄露”等為由,謊稱因辦案需要,要求受害人將錢款轉到其提供的所謂“安全賬戶”、“專用賬戶”。
虛假中獎詐騙。利用受害人的貪財心理,以熱播電視節目中獎、QQ號中獎、電話號碼中獎等為由發送中獎詐騙信息,以繳納個人所得稅、公證費、保證金等為由讓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。
從電信詐騙類別看,2016年鎮江全市的網絡詐騙、電話詐騙、短信詐騙分別占總發案數的61%、31%、8%,網絡詐騙占最大比重,其中50%左右是網絡購物、冒充客服詐騙案件。網絡已成為詐騙活動的最大載體。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匯款方式看,通過網銀、ATM匯款的案件占90%左右,而年輕人也是使用網銀、ATM機轉帳匯的主要群體。
青年群體受害心理分析
心理單純,社會經驗不足。青年群體尤其是在校大學生,正處于人生中的成長期,單純感性、熱情奔放、喜愛交友,但缺乏社會經驗,辨別能力較差,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象,遇到突發事件時,缺乏應對能力,容易產生焦慮、恐懼、手足無措等情緒,輕信偏聽,極易上當受騙。
感情用事,防范意識不高。許多年輕朋友生活環境比較優越,與社會陰暗面接觸較少,對復雜環境無所適從,容易感情用事,對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疏于防范。
急于求成,期望快速成功致富。年輕人剛踏上社會或在校學習,但參與社會的意識不斷增強。一些受騙者實現人生價值的愿望強烈,想經商助學但缺乏財力和經驗,想找到理想工作又不想腳踏實地,幻想借助網絡快速致富。
青年朋友們應克服心理弱點,多多關注社會新聞,了解詐騙手段、特點,增強防范意識,提高辨別和自防能力,成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中流砥柱。